回望東坡史詩級壯舉:修筑百里岷江河堤
2021-04-20 15:45:56 來源:微東坡 編輯:admin_fyp 評論:0 點擊:
1921年——2021年
中國共產黨
走過了一個世紀
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
百年東坡
百年滄桑
百年巨變
撥動時間的年輪
一座城市最深刻的記憶
漸漸有層次地鋪展開來
......
故事追溯到上世紀
60——70年代
眉山縣(如今的東坡區)
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
岷江在縣境
流經12個公社、70個大隊、
572個生產隊,總長46.5公里
↑ 70年代岷江上的渡船
自古岷江河道彎曲
泥沙淤積、形成18個小島
多、亂、淺、窄
導致洪水連年泛濫
給當時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
造成嚴重危害
↑ 岷江古航道
因此“治理岷江 防止水患”
顯得格外迫切
更是兩岸百姓多年的殷切期盼
↑ 眉山岷江兩岸的群眾靠渡船通行
1975年,為順應岷江過境兩岸人民的多年心愿,變水患為水利,縣委常委開會決定根治岷江,由縣委主要領導與水利技術人員和治江農民代表組成治江查勘規劃小組。
↑眉發【1975】29號文件擬定徹底根治岷江的施工意見
該小組對岷江過境段的水文、叉濠灘壩、河道變遷等進行了全面調查研究,制定出科學綜合的治理總體規劃,以近百年最大洪峰流量為校核,河床斷面取窄深式,兩岸筑堤,滿足洪水通過要求,堤上修公路,改善壩區交通條件,并具備防洪、灌溉、發電、航運等功能。
↑治理岷江工程各區、社勞力與土方任務分配表
1975年11月,治岷第一期工程動工。由解放軍駐眉56040部隊80分隊指戰員在岷江工地艱苦作業13天,在廖渡和張渡兩地為民工挑運土石方架起各300多米的浮橋兩座。
↑1975年縣委書記王成明(左一)、副書記徐尚宇(左二)、縣革委副主任李瑞云(左三)在治理岷江工地上勞動
↑架起的浮橋
1976年1月中旬,治岷一期工程進入堵江截流階段。56040部隊60分隊指戰員與眉城、崇禮公社民工在江邊編織500多個竹簍準備堵江截流投料。連續四天三夜他們與江水激流搏斗,筑起一條長100米,頂寬和高各5米的攔江大堤,順利完成截流任務。
時值數九寒冬,工地卻熱氣騰騰。戰土鄧明云不慎手被劃開寸多長的口子,鮮血直淌,包扎后繼續干。藏族戰士宋甲次仁剛出醫院不久也到工地干活。在眾多艱難險重下成千上萬戰士、民工秉承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革命精神,在岷江上筑起不倒鐵血長城。
↑開挖河床、搬運沙石、壘堤筑壩、漿砌河堤全靠人力
經過1975年和1976年兩個冬春11個月的緊張施工,解放軍戰士和民工合力完成了根治岷江的前兩期工程,共投工1500萬個,搬動土石1900多萬立方米,搬走了“十八島”,削平了“雞公”灘,封閉了岔河道,新河走山邊,劈開“死人濠”,堵死“狗腳灣”,截斷“玻璃江”,疏通“白虎灘”。完成了治理岷江的主體工程。
↑萬人修筑百里大堤人均日負重1.5噸 、行15公里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縣委書記徐尚宇出席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回來后,動員繼續按設計要求完成治理岷江的后續配套工程。
1978年1月下旬,治岷第三期工程在爛龍灘封支截流。解放軍指戰員奮戰激流,涉水在江心用碼杈裝填卵石定位,為岸上推土機推沙石下江水合龍創造條件,連續奮戰三天三夜,堵江圍堰整于合龍,指戰員們才帶著熬紅的雙眼離開工地。
直到1984年,大規模的治理岷江工程才告一段落。歷經9個冬春的9期岷江治理,讓我們受益至今。
4萬多農民
數以千計解放軍戰士
頂風冒雪公干3個冬春
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完成了治理岷江主體工程
筑起百里大堤壩變水患為水利
讓我們在水利和農業方面收益至今
這一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工程
足以載入東坡百年奮斗史
如今站在岷江大堤上
東坡建設者前仆后繼
奮戰一線修建大壩的場景
還歷歷在目
?
劉克超 今年72歲
東坡區崇禮鎮人
從小生活在岷江邊
百里岷江大堤建設者之一
談起當年修大堤的情景他仍記憶猶新
劉克超對岷江大堤有著很深的感情
年過半百的他常踏上大堤
關注周圍的巨大變化
不遠處湯壩航電完成蓄水
他當即拿起手機拍下眼前一幕
時值建黨100周年
東坡多年的巨變讓他有感而發
前人栽樹 后人乘涼
沒有百里大堤的建設
就沒有如今
宏偉的岷江一橋
湯壩航電樞紐工程
更沒有一代又一代
東坡人的幸福生活
讓我們繼承和發揚
老一輩東坡建設者的奮斗精神
實現東坡宏偉發展藍圖!
東坡未來
不可估量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酒駕成本有多高?進來幫你算算這筆帳
下一篇:眉山雙色球544萬大獎已被淡定哥領??!